37266威尼斯官网历史沿革
37266威尼斯官网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37266威尼斯官网”。
学校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和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立足西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学校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边稳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造就一支立场坚定、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学校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形成了适应西藏实际和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西藏经济社会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凝炼了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优势,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西藏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始终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熔铸了“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
一、西藏公学时期
(一)中央决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问题,对西藏和平解放后民主改革、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49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的信中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1956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特别强调“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只要努力去做,一年年地进步,就可以达到目的”。1956年9月,中共中央做出“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西藏工作方针和指示。1957年,中央书记处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西藏工作方针和“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决定在内地为西藏设立学校,培养民族干部,为西藏民主改革做准备。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藏族学员凡愿意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来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的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筹建西藏公学。遵照中共中央指示,1957年6月,中共西藏工委正式决定在内地筹建民族学校。1957年7月26日,经请示中央批准,在内地筹办的干校和团校成立了一个筹建委员会。筹建初期,校址未能确定,8月中旬至9月,分散在兰州、山丹、成都和雅安的3000余名来自西藏各地的学员向西安、咸阳、虢镇等地集中,这一阶段学校边办学、边选址,逐步摸索办学经验。学校的筹建得到了中央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办学任务、校名、校址、校长任命都由中央确定。1957年9月1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学校名称采用西藏公学比较恰当。在邓小平、刘伯承和黄克诚等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1957年10月17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高教部党组和陕西省委,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校址确定后,分散在各地的学员陆续向陕西咸阳集中。
(三)西藏公学诞生。经过一年多的筹建,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开学典礼。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兼任西藏公学校长。西藏公学的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地区日后进行民主改革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一定文化水平的民族干部。
自学校创建之日起,学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逐步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深入开展以无产阶级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政治教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走延安“抗大”道路,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师生自办工厂、农场,自己动手建设校舍,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和办学条件。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各族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创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文化教育运动中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教学形象化、辅导多样化和生活汉语化”等速成教学方法。西藏公学的首批学员共3415名,其中藏族3129名,80%出身翻身农奴家庭,绝大多数是藏汉语双文盲,学员中出身喇嘛、贵族、藏军、小头人、商人也占有一定比例。经过教育,获得新生的藏族学员,在政治活动、文化学习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提高。
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发动全面叛乱。学校2100余名师生先后入藏参加平叛斗争,涌现出了一批平叛英雄,数十名学员血洒疆场。平叛胜利后,这批学员都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的主要干部力量。
(四)西藏高等教育的雏形。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为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形势,公学的办学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培养民族干部向培养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转变。1959年成立的藏文专修科,成为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专科专业。1960年10月,学校制定了《专业教育规划草案》,先后创办了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卫生、机电、师范等7个专业和行政训练班。1962年11月,创办了内部刊物《教学研究》。1963年10月,学校按照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设置了藏语文系、卫生科、畜牧兽医科、师范科、会计科、农业科和预科,形成了“六科一系”的专业布局。学校转入专业教育后,改变了以往“干训式”的招生办法,从1964年开始实行逐年招收新生的办法,并开始从内地招收部分汉族高中毕业生。为配合专业教学,到1964年底,学校建成了生物、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农业、卫生、畜牧兽医等实验室和陈列室,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藏民族学院时期
西藏民族学院时期,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学校受到了“十年动乱”的巨大影响,经历了撤销、再恢复的挫折,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内涵提升。学校在执着坚守中播撒西藏高等教育的种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探索民族高教规律,在求真务实中不断提升办学内涵。以规范办学为特征的80年代、以坚持教学中心为特征的90年代、以提升内涵发展为特征的新世纪,学校呈现出持续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
为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1964年9月22日西藏工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4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学校更名,1965年7月1日,学校举行了挂牌仪式。
(一)撤销及恢复阶段(1966.5—1978.12)
1.在挫折中坚守。在“文革”动乱的十年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被迫停课,办学陷入严重混乱局面。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学校被解散,人员、土地和物资严重流失。1971年5月,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恢复西藏民族学院,同时决定迁入西藏办学,并下发了《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的纪要》,指出撤销西藏民族学院的决定是错误的,要求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坚决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西藏民族学院办好。学校恢复并开始招生后,一方面排除干扰继续办好专业教学,同时走出校门深入西藏为有关部门举办农、牧、会计、医务等短训班,服务西藏发展;一方面着手迁校工作。
2.“两地一校”办学格局。1971年,学校师生白手起家在尼洋河畔的乱石滩上建起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先后有计划地迁入了农学、畜牧兽医、林学、农机水利、财会等5个系9个专业及部分实验室。1975年1月,区党委批转《西藏自治区第一次院校工作座谈会纪要》,确定学校不再迁入西藏,两地同时办学。1975年8月,最后一批迁入西藏办学的机电系师生进藏并入林芝分院。至此,学校形成了以陕西咸阳为总院,以西藏林芝为分院,两地办学的特殊格局。从咸阳总院孵化出来的林芝分院,奠定了西藏高等教育理工人才培养的基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林芝分院正式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独立办学,成为西藏第一所高等理工学校。
(二)改革前进阶段(1979.1—1998.9)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学校“拨乱反正”,统一思想,迅速扭转了办学徘徊、迟滞的局面,逐步恢复正常办学秩序。1978年5月,学校革委会制定了《西藏民族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文、理科为主的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1979年2月,学校党委扩大会议作出“把我院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来”的决定,学校办学逐步走上正轨。根据专业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集中的专业、系科调整。至1987年,学校系科专业机构相对稳定,设有政治系、语文系、历史系、医学系、财经系、体育系和干训部、预科及民研所、教学医院等共计10个教学机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模和格局,这一机构设置维持了10年之久。1988年,在建校30周年之际,学校全面总结了建校以来办学成绩和经验。1990年7月31日,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听取学校专题工作汇报后,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实践证明、在内地创办西藏民院的决定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成为西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办好西藏民族学院,继续发挥民院作为西藏培养干部基地的作用,是坚定不移的”。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8.9-2007.7)
进入新世纪之前,学校以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校深入贯彻“八代会”提出的“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深化改革,理顺关系,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为西藏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使全院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办学思路,加快发展。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学校办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十年。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007年在校生人数达到近万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了办学活力;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新建了现代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图书馆、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建成了高性能校园网。2006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取得“良好”成绩。
(四)内涵发展阶段(2007.7- )
2007年7月,学校召开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把学校带进了内涵发展时期。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打造专业群,形成优势学科群,推进科研兴校战略,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2008年10月5日,学校迎来了建校5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发来贺信。胡锦涛在贺信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学校建校50年来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胡锦涛同志贺信为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50年校庆后,学校发展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3月,西藏民族学院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201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工作,实施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对口支援模式。2013年,学校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地方高校。
“十二五”时期,学校积极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战略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人才梯队优势;以改革为动力,实施制度创新战略,深化人事、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体制机制系列改革。
2012年,学校主动适应西藏跨越式发展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启动“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三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2013年学校被自治区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拟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学科。2015年,落户于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新校区建设规划通过自治区审批,计划投入6.6亿元建设。
2014年10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受俞正声主席委托到学校视察,高度肯定了学校在内地办学的巨大成就,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青年学生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西藏、陕西两省区高度重视学校发展。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亲临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学校“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办好37266威尼斯官网,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37266威尼斯官网时期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致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37266威尼斯官网”,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页。
学校更名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是更好发挥西藏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发挥内地办学优势、加快推进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37266威尼斯官网作为多科性本科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促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37266威尼斯官网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大力支持37266威尼斯官网的建设和发展,加快老校区的改造升级和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在学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力度,确保将学校建设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一流民族大学。
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对学校的未来给予殷切的希望和极大的鼓舞,为学校办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37266威尼斯官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威尼斯官网贺信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调整结构、转型创新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一流民族大学,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7266威尼斯官网历史沿革
37266威尼斯官网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37266威尼斯官网”。
学校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和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立足西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学校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边稳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造就一支立场坚定、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学校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形成了适应西藏实际和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西藏经济社会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凝炼了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优势,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西藏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始终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熔铸了“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
一、西藏公学时期
(一)中央决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问题,对西藏和平解放后民主改革、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49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的信中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1956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特别强调“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只要努力去做,一年年地进步,就可以达到目的”。
1957年,中央书记处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西藏工作方针和“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决定在内地为西藏设立学校,培养民族干部,为西藏民主改革做准备。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藏族学员凡愿意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来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的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西藏公学筹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1957年6月,中共西藏工委正式决定在内地筹建民族学校。1957年7月26日,经请示中央批准,在内地筹办的干校和团校成立了一个筹建委员会。筹建初期,校址未能确定,8月中旬至9月,分散在兰州、山丹、成都和雅安的3000余名来自西藏各地的学员向西安、咸阳、虢镇等地集中,这一阶段学校边办学、边选址,逐步摸索办学经验。学校的筹建得到了中央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办学任务、校名、校址、校长任命都由中央确定。1957年9月1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学校名称采用西藏公学比较恰当。在邓小平、刘伯承和黄克诚等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1957年10月17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高教部党组和陕西省委,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校址确定后,分散在各地的学员陆续向陕西咸阳集中。
(三)西藏公学诞生。经过一年多的筹建,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开学典礼。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兼任西藏公学校长。西藏公学的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地区日后进行民主改革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一定文化水平的民族干部。
自学校创建之日起,学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逐步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深入开展以无产阶级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政治教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走延安“抗大”道路,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师生自办工厂、农场,自己动手建设校舍,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和办学条件。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各族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创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文化教育运动中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教学形象化、辅导多样化和生活汉语化”等速成教学方法。西藏公学的首批学员共3415名,其中藏族3129名,80%出身翻身农奴家庭,绝大多数是藏汉语双文盲,学员中出身喇嘛、贵族、藏军、小头人、商人也占有一定比例。经过教育,获得新生的藏族学员,在政治活动、文化学习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提高。
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发动全面叛乱。学校2100余名师生先后入藏参加平叛斗争,涌现出了一批平叛英雄,数十名学员血洒疆场。平叛胜利后,这批学员都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的主要干部力量。
(四)西藏高等教育的雏形。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为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形势,公学的办学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培养民族干部向培养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转变。1959年成立的藏文专修科,成为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专科专业。1960年10月,学校制定了《专业教育规划草案》,先后创办了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卫生、机电、师范等7个专业和行政训练班。1962年11月,创办了内部刊物《教学研究》。1963年10月,学校按照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设置了藏语文系、卫生科、畜牧兽医科、师范科、会计科、农业科和预科,形成了“六科一系”的专业布局。学校转入专业教育后,改变了以往“干训式”的招生办法,从1964年开始实行逐年招收新生的办法,并开始从内地招收部分汉族高中毕业生。为配合专业教学,到1964年底,学校建成了生物、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农业、卫生、畜牧兽医等实验室和陈列室,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藏民族学院时期
西藏民族学院时期,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学校受到了“十年动乱”的巨大影响,经历了撤销、再恢复的挫折,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内涵提升。学校在执着坚守中播撒西藏高等教育的种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探索民族高教规律,在求真务实中不断提升办学内涵。以规范办学为特征的80年代、以坚持教学中心为特征的90年代、以提升内涵发展为特征的新世纪,学校呈现出持续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
为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1964年9月22日西藏工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4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学校更名,1965年7月1日,学校举行了挂牌仪式。
(一)撤销及恢复阶段(1966.5—1978.12)
1.在挫折中坚守。在“文革”动乱的十年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被迫停课,办学陷入严重混乱局面。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学校被解散,人员、土地和物资严重流失。1971年5月,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恢复西藏民族学院,同时决定迁入西藏办学,并下发了《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的纪要》,指出撤销西藏民族学院的决定是错误的,要求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坚决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西藏民族学院办好。学校恢复并开始招生后,一方面排除干扰继续办好专业教学,同时走出校门深入西藏为有关部门举办农、牧、会计、医务等短训班,服务西藏发展;一方面着手迁校工作。
2.“两地一校”办学格局。1971年,学校师生白手起家在尼洋河畔的乱石滩上建起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先后有计划地迁入了农学、畜牧兽医、林学、农机水利、财会等5个系9个专业及部分实验室。1975年1月,区党委批转《西藏自治区第一次院校工作座谈会纪要》,确定学校不再迁入西藏,两地同时办学。1975年8月,最后一批迁入西藏办学的机电系师生进藏并入林芝分院。至此,学校形成了以陕西咸阳为总院,以西藏林芝为分院,两地办学的特殊格局。从咸阳总院孵化出来的林芝分院,奠定了西藏高等教育理工人才培养的基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林芝分院正式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独立办学,成为西藏第一所高等理工学校。
(二)改革前进阶段(1979.1—1998.9)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学校“拨乱反正”,统一思想,迅速扭转了办学徘徊、迟滞的局面,逐步恢复正常办学秩序。1978年5月,学校革委会制定了《西藏民族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文、理科为主的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1979年2月,学校党委扩大会议作出“把我院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来”的决定,学校办学逐步走上正轨。1979年,学校设立汉语文本科专业,成为西藏首个本科专业。同时,根据专业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集中的专业、系科调整。至1987年,学校系科专业机构相对稳定,设有政治系、语文系、历史系、医学系、财经系、体育系和干训部、预科及民研所、教学医院等共计10个教学机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模和格局,这一机构设置维持了10年之久。1988年,在建校30周年之际,学校全面总结了建校以来办学成绩和经验。1990年7月31日,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听取学校专题工作汇报后,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实践证明、在内地创办西藏民院的决定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成为西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办好西藏民族学院,继续发挥民院作为西藏培养干部基地的作用,是坚定不移的”。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8.9-2007.7)
进入新世纪之前,学校以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校深入贯彻“八代会”提出的“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深化改革,理顺关系,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为西藏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使全院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办学思路,加快发展。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学校办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十年。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007年在校生人数达到近万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了办学活力;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新建了现代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图书馆、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建成了高性能校园网。2006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取得“良好”成绩。
(四)内涵发展阶段(2007.7-2015.4)
2007年7月,学校召开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把学校带进了内涵发展时期。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打造专业群,形成优势学科群,推进科研兴校战略,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2008年10月5日,学校迎来了建校5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发来贺信。胡锦涛在贺信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学校建校50年来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胡锦涛同志贺信为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50年校庆后,学校发展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3月,西藏民族学院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2011年,教育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工作,实施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对口支援模式。2013年,学校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能力建设工程”百所地方高校。
“十二五”时期,学校积极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质量为中心,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人才梯队优势;以改革为动力,实施制度创新战略,深化人事、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体制机制系列改革。
2012年,学校主动适应西藏跨越式发展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启动“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三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2013年学校被自治区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拟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学科。2015年,落户于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新校区建设规划通过自治区审批,计划投入6.6亿元建设。
2014年10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受俞正声主席委托到学校视察,高度肯定了学校在内地办学的巨大成就,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青年学生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西藏、陕西两省区高度重视学校发展。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亲临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学校“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办好37266威尼斯官网,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在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的亲自部署下,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西藏民族学院发展建设的意见》,将学校纳入陕西对口援助西藏规划,举全省之力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三、37266威尼斯官网时期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致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37266威尼斯官网”,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页。
学校更名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是更好发挥西藏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发挥内地办学优势、加快推进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37266威尼斯官网作为多科性本科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促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37266威尼斯官网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大力支持37266威尼斯官网的建设和发展,加快老校区的改造升级和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在学校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力度,确保将学校建设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一流民族大学。
学校更名为37266威尼斯官网开启了学校发展的全新历史篇章,学校将一如既往地肩负起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夯实基础、争取人心”的重要原则,贯彻区党委“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战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办学定位,围绕稳定、发展、改革三大主题,把握学科建设、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基层基础、五教创新、依法治校等六个重点,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转型发展、教师培养培训、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信息化建设、新校区建设等六项工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高校同步发展,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一流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