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2日,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西藏民族学院承办的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出席并讲话,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康凯、西藏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刘洪顺到会致辞。会议由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处长韩筠主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张大良指出,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是创新对口支援模式、丰富对口支援内容、提升对口支援能力,推进西藏、新疆等高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不仅是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经过十多年来的对口支援工作,西藏和新疆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都取得重大进展,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支援高校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得益于受援高校干部师生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努力。
张大良强调,各支援团队要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受援高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按照“整体设计、协同工作、重点突出、逐步实施、成效显著”的方针深入开展各项工作。要把工作做实,工作重心下移,发挥支援院校的学术优势,选派学术院长、学术系主任和学术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院校;要着眼长远,做好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规划等受援院校的基础性工作;要协同破题,破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康凯在致辞中介绍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他说,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适时启动了部属重点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的工作,帮助西藏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使西藏高校的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刘洪顺在致辞中说,西藏民族学院植根古都咸阳50多年,已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在西藏民族学院召开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研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将对新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乃至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谱写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相继作大会交流发言,介绍各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提出了改进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下午,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了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了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在如何进一步细化、深化对口支援工作等方面形成了初步共识。
本次会议创新了对口支援工作机制,进一步破解了受援高校发展困境,提升了受援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对今后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高等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本世纪初,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启动了教育援疆、援藏工作,持续不断地帮助西藏、新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十多年来,在教育部的统筹部署下,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部属高校对口支援建设下,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西藏民族学院自2002年开始接受对口支援工作迄今已有十年时间,在这十年对口支援工作中,先后接受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高校和单位的援建和帮助,顺利实现了“十五”、“十一五”规划目标,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为“十二五”规划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10年的发展,西藏民族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2011年,教育部调整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高校,组建由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成员单位的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在实际工作中,“6+1”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的高校,切实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度出发,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按照“整体设计、协同工作、重点突出、逐步实施、成效显著”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组织协调、合作形式、资源利用、团队关系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有力推动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
(图:汪琦/文、编辑:常凌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