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在文学院挂牌成立,开创了中山大学对口支援我院的新途径。
1月5日下午,学院举行简短而又隆重的聘任仪式,聘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中文系党总支书记丘国新教授和中文系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俊华教授为兼职教授。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洪顺向两位教授敬献了哈达、颁发了聘书。他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院办学最早、影响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也确立了自己的学科特点、办学特色,但与学院其他传统学科一样,也存在着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能够聘请中山大学两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帮助我们搭建学科平台、指导学科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必将为文学院乃至整个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要求文学院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的机会,全面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在学院内涵发展的历程上再立新功。丘国新教授、宋俊华教授表示,将会积极参与到文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去,为民族教育,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月6日上午,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许学德与丘国新教授共同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揭牌。中山大学宋俊华教授,学院科研处、对外合作交流处、文学院负责人以及文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许学德同志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西藏工作站的成立,既是文学院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合作的新领域,也是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学院的新探索,希望文学院以工作站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力量,发挥优势,努力探索科学研究合作的新路子,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宋俊华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发展概况以及在其他地区、高校建设工作站的情况,并建议学院以工作站建设为基础,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搭建自己的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
揭牌仪式后,中山大学丘国新教授、宋俊华教授与文学院、科研处负责人、文学院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座谈中,丘国新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本科生教育全程导师制出台背景、运作模式以及2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宋俊华教授畅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传承优秀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发展地区文化产业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学院开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可行性。学院科研处处长陈立明教授就学院“十二五”期间科研规划及发展思路与大家交换了意见。文学院教师代表就相关学科的建设与中山大学两位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