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大新闻

《咸阳日报》记者专访院党委书记赤列旺杰同志

来源:学院发布时间:2010-03-29本文已被浏览 17897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专访西藏民族学院党委书记赤列旺杰
 
编者按:在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前夕,《咸阳日报社》特派记者专访了学院党委书记赤列旺杰,《咸阳日报》3月27日第一版刊发了记者李发伟的专访。现将全文予以转发。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陕西省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开局之年,作为党中央为西藏自治区在内地建设的唯一高等学府,如何立足陕西,面向西藏,进一步办好学校,积极促进两省区的交流与发展?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西藏民族学院党委书记赤列旺杰。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
 
在赤列旺杰书记的思维意识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显得异常重要。他说,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每个朝代的鼎盛莫不以民族团结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把民族团结视为国运昌盛之根本,带领全国各民族兄弟姐妹,历经60多年的艰苦创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中国在世界东方的崛起。
赤列旺杰书记在历数了西藏解放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人民的关爱以及陕西省和咸阳市对西藏民族学院鼎力相助的事例后说,在我们国家,汉族人口占91.59%,少数民族人口只占8.41%,但汉族人民宁可伤及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民族团结政策让我们少数民族感到汉族人民比亲兄弟都好。西藏民族学院在咸阳建校52年来,始终重视对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一直伴随他们走向社会。在这里,众多的藏族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真切感受到了汉族同学及当地汉族群众的关怀和包容,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日益烙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因此,在西藏各个时期的反分裂斗争中,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都能经得起考验,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工作积极,斗争勇敢,有的甚至血染沙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等,我们在迎来了巨大发展活力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人民的感情造成极大伤害,也警示我们,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
赤列旺杰书记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是西藏和陕西实现经济社会飞跃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当下,西藏民族学院要在广大师生中继续开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四个认同”(对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普及民族知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民族政策法规及民族团结宣传,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透彻讲清楚,使各族师生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决与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打着所谓“民族、宗教”的幌子,破坏我国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分裂社会主义中国的阴谋活动做顽强的斗争。同时,要顺应当地的发展趋势,服从当地的管理,自觉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积极主动参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汉族人民的厚爱。
 
秉承优良传统   做大交流平台
 
西藏民族学院在咸阳建校半个多世纪来,为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4万多名合格人才,是西藏人才资源的重要来源,所培养的学生遍布雪域高原的任何地方,对推动西藏民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赤列旺杰书记对西藏民族学院所取得的成就由衷欣慰。这位在西藏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西藏”说起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来,那更是感情至深,见解独到。
赤列旺杰书记说,西藏相对内地来说,工作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如何让学生在西藏成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建设人才,是西藏民族学院必须面对并着重思考的现实问题。他特别推崇的就是西藏民族学院五十多年来秉承的“老西藏精神”,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涵。他说,这种精神已深深扎根于西藏民族学院,并成为代代传承的优良品质。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中,只有把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到每一位在西藏民族学院学习的各族学子身上,才能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具备超出其他人很多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扎根艰苦的地方,担负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神圣使命。
在西藏历史人物中,赤列旺杰书记推崇的是从陕西走出的文成公主。他说,文成公主入藏,开启了藏汉文化交流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藏族文明的发展进程。如今,西藏民族学院作为西藏自治区在内地的唯一高等学府,置身于有着2360多年建城史的陕西咸阳,理应也必须成为藏汉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在他看来,50多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以战略和全局的眼光,把一个民族地区的大学办在内地,对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一代一代西藏人来说,通过接受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必定有益于促进藏民族文化发展;对大学的发展来说,则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对西藏和陕西的交流来讲,那更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历史机缘。
赤列旺杰书记认为,西藏民族学院将继续秉承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的办学理念,依托内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并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立急需专业,培养急需人才,让更多的藏族年轻人通过西藏民族学院这个大平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创业技能,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同时,强化文化包容教育,倡导各民族开放包容的胸怀气度,不封闭、不排外、不保守,让藏汉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和谐共生,让藏汉民族各自的优秀传统在这里得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让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巩固、传承、延续和发展。
在谈到学校今后如何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话题时,赤列旺杰书记意味深长地说,西藏民族学院在全方位面向西藏招生的基础上,将高度重视对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优秀青年的吸收和培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纳百家言、集百家智、育百家人的大熔炉;只有这样,西藏民族学院才能更多地吸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理念;也只有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和灿烂文化的藏学才能被更为广泛地传播和传承。
 
胸怀西藏情结   扎根陕西沃土
 
在专访的过程中,赤列旺杰书记的一言一语,始终充满着对西藏的深厚感情。他说,西藏解放前没有一所具有真正教育意义的学校,藏族文化普及率很低。如今,西藏经济社会连续20年保持高速发展,尤其是青藏铁路的通车更给西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老百姓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已超过七年左右,文盲率由解放前的90%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4%左右,各市县都有政府办的文化团体,使西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现在,西藏只要继续利用好独特的旅游资源,把自身和全国紧密联系起来,就能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越来越焕发出迷人的青春活力和时代魅力。
赤列旺杰书记说,陕西是内地支持西藏最早的一个省份,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省份,在西藏提起陕西,提起咸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西藏民族学院有如今的辉煌,更是陕西各级党政和老百姓支持关心的结果,也只有扎根在陕西这块民族团结的沃土上,才会有更大更好更快的发展。他兴奋地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促进西藏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是两地全面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在国家作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之后,咸阳迈入了与西安联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轨道。今年,咸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三个千亿”的奋斗目标,这彰显出了一种胆略、一种气魄和一种勇气,也给西藏民族学院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西藏民族学院更应该乘势而上,催马扬鞭,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办学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尽快为西藏的发展输送急需人才和专业知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作用,为咸阳和陕西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详细分析了陕西发展所具备的内外优势后,赤列旺杰书记认为,人才和旅游是陕西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两大发展优势。陕西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广袤的文物景点,拥有100多所大学和上百万学子,这是国内好多地方望尘莫及的。创造有利的环境,发挥好这两方面的优势,即可为实现新发展提供最具活力的催化剂,为打造最具魅力的软实力提供最有效的实力资源。同时,应当做好群众工作,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个机遇,置身这个机遇,共同开创陕西快速崛起的美好未来。作为西藏在陕西的一员,他祈福这一天早日到来!西藏民族学院将继续把胡锦涛总书记在西藏民族学院50年校庆贺信里的要求,融入到每一项工作当中,使西藏民族学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为内地发展做贡献,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结出丰硕成果,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37266威尼斯官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37266威尼斯官网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37266威尼斯官网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37266威尼斯官网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37266威尼斯官网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威尼斯37266(中国)有限公司官网-BinG百科NO.1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