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如何转型,民族新闻教育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6月8日,新闻传播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科及专业建设研讨会”,各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了带队赴广东、四川、浙江、贵州、云南等地新闻传播专业院系考察、调研的情况,对比学院的实际情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问题意见和教改建议。
研讨会由袁爱中副院长主持,全体教职员工参加。袁爱中副院长说,今年4月份学校经历了严格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教育部专家组给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诊断”,及时反馈了重要意见;学校党委书记杜建功、校长扎西次仁要求各学院和全体老师认真总结和反省,对照问题采取治理措施,最终要把问题的解决落实到民族教育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上来。学院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就是要找差距,发现自身的不足,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目标,积极献言献策,寻找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为培养适应西藏社会发展和内地实际需要的、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贡献力量。
杨忠宁副院长介绍了教师外出考察调研的概况,他说,通过外出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兄弟新闻院系的教学、研究方向,可以开阔眼界,获得启迪,给我们自身的发展提供思考,明确方向,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实实在在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
在考察汇报阶段,各个教研室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都制作了PPT,足见他们对这次研讨会的重视。李炜副主任汇报了新闻教研室5月份到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察调研的情况,他们参观实验室,深入课堂,举行座谈会,详细了解、调研该院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办学特色以及国际交流的经验等等;对比学院实际,提出了未来专业建设的设想,面对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力争避免传播介质的间隔,既要培养学生注重新闻内容的把握,也要培养学生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的驾驭,超越技术层面局限打造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人才。
刘小三主任汇报了广告教研室6月初到浙江传播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走访调研的情况,他们通过参观、座谈等方式了解到这两所学校特别重视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专业划分比较细致,培养方向明确具体,如广电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镜记者,传播专业的目标是给企业培养公关和广告人才;这些学校也体现了东南沿海的特有气质,围绕项目建立实验室和工作室,培养学生的方式灵活,教学和考核方式多样,会操作会应用是重要目的。刘小三主任认为,广告专业在转型过程中要克服学生专业主攻方向与基础课程不匹配的问题,在保持平面设计优势的基础上,可根据社会需求向视频广告、新媒体创意转变,培养学生的参赛意识、参与意识。
广电教研室主任曾洁汇报了5月份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调研的情况: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在专业设置上突出“大传播”概念,建立融合采编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科研平台着眼前沿方向,以实验室招标形式建立合作团队,注重与网媒、业界的合作,常常聘请业界精英任教,重视培养学生的视觉手段的掌握、形成和应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偏重于传统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南派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全媒体苹果编辑实验室等,加强与业界、企业的联系,形成了辐射广东省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以及政府机构、商业协会、企业公司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
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王彪汇报了去年12月和今年5月走访四川电影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的情况:四川电影学院的产、学、研做得好,与电视台等媒体联系密切,师生外出采风、拍摄制作后的优秀作品可以入台播放;贵州民大传媒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设置与我们相似,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重,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教学实验室比较齐全。建议威尼斯官网完善专业实验室,强化藏汉双语人才培养,保持我们的特色和优势。
实验室主任王凤在汇报调研工作时说,东南沿海的走访学习很受启发,校级实验室和学院实验室的两级分制责任明确,建立工作室项目负责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专业定位具体细致有利于操作,楼道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的品质。
各个主任汇报结束后,教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不同专业之间需要打通,融媒体时代需要加强通识课教育;有的认为,市场化导向对教学模式能够形成倒逼机制,但是也要警惕过分强调实用技巧而造成对理论素养的忽视;有的指出,人才培养一定要与西藏的社会需求相联系,要区内区外兼顾。
袁爱中副院长最后总结说,今天的交流探讨很有意义,老师们外出调研的确增长了见识,对自身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的转型步伐必须加快,兄弟院校的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值得借鉴;我们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不断创新,扎扎实实地工作,强化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为实现“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目标,为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而不懈努力。
(文:陈航行/图:同东放/编辑: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