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民族研究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邀请,5月26日上午,西藏著名非遗保护专家、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阿旺旦增副研究员在博物馆报告厅为威尼斯官网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特色实践》的学术报告。来自民族研究院、图书馆、文学院、法学院等单位近百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朱玉福教授主持。
阿旺旦增首先讲解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然后结合自己参加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经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个类别出发,分析了一至四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过程,展现了普查研究的成果,对西藏自治区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的理解误区,重点强调了政府的保护主体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主体作用。在保护实践层面,他讲解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特色化保护的经典案例,重点对藏戏和门巴阿吉拉姆的关系、墨脱石锅适应现代生活的形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经济补贴与传承热情的关系、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差异、西藏传统舞蹈中的动物舞蹈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与社会生活相适应,融入现代生活,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要重视田野调查工作,到现场去观察、采集信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虚心请教,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使我们的研究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希望青年学生能够经常到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回到家乡后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讲座内容特别丰富,讲解非常到位,纠正了学术界和民间关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很多谬误,让师生们对复杂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威尼斯官网师生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提问,阿旺旦增老师一一作出回应,会场气氛异常热烈。最后,马宁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阿旺旦增简介: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协会理事、西藏翻译家协会理事、西藏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西藏古村落专家委员会委员。编撰出版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青藏高原藏戏遗产保护与研究》和《藏戏图文志》等书籍,出版西藏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