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2016年12月31日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分析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西藏经济工作规律,首次深刻阐释了处理好西藏经济社会工作“十三对关系”的思想内涵。此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要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十三对关系”的提出,是以吴英杰同志为班长的新一届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历届党委打下良好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把对西藏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时期新一届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的新思维新举措新要求。 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认识“十三对关系”提出的重大意义 目标导向就是把目标作为导向,对一项工作、一项事业进行系统谋划,让人们始终围绕一个大方向前进。问题导向则是从问题入手,把问题晒出来,逐一解决,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化解一个个矛盾而达到成功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导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明确了途径,提出了方法。 自治区党委提出处理好“十三对关系”,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其目标导向的核心就是,始终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目标要求,以西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西藏长足发展的目标为根本指针。其问题导向的核心就是,认真梳理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握西藏经济工作规律,提出破解发展难题的应对之策。“十三对关系”的提出,坚持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深刻分析了西藏经济社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做好新形势下西藏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新时期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的新思维新举措新要求,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符合西藏区情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从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就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认识到西藏工作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具有特殊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经略西藏60多年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西藏工作,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作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明确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确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深入开展对十四世达赖集团斗争,实现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西藏特殊的区情客观要求西藏工作要一手抓好稳定,一手抓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他还强调:“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藏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牢牢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社会条件全面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持续长期全面稳定,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2016年11月召开的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符合中央要求、符合西藏区情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 当前,西藏正处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定性阶段,加紧生态功能区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要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西藏长足发展的目标,西藏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西藏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特殊困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从经济运行上看,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投资有效性不高、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够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能力不足的问题。 “十三对关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一方面从西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历史使命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从西藏特殊的区情以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入手,梳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提出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以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为重要节点,西藏已全面开启了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要发生变化,时代发展呼唤符合西藏经济发展规律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出现,“十三对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十三对关系”其实质要义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深刻分析了西藏经济社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又明确指出了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主要任务。可以说,“十三对关系”是以吴英杰同志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长期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的新思维新举措新要求。“十三对关系”的提出,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具体的发展路径,为做好西藏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对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坚持辩证统一,准确把握处理好“十三对关系”的丰富内涵 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为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十三对关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十三对关系”坚持和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强化问题意识,辩证分析西藏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系统梳理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全面提出一系列解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十三对关系”坚持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统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统一、内因和外因的统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十三对关系”的内容涉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十三对关系”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相得益彰的顶层设计。从整体来看,“十三对关系”始终贯穿着以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前提,把握某一方面问题矛盾的两方面有机统一,最终达到实现两者和谐发展的目的要求。“十三对关系”不是从宏观到宏观,从全局到全局的高、大、全,而是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是宏观与微观、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统一。“十三对关系”既注重从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整体谋划,使“十三对关系”成为了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还注重坚持全局和重点的辩证统一。 从具体内容来看,“十三对关系”着重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安全、深化改革等影响西藏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入手,以辩证统一的思维提出处理发展与民生、生态与民生、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在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方面,如提出要处理好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强调既要抓好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又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中小项目建设;要“处理好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关系”,强调央企开发经济资源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落脚点在增加农牧民收入;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强调坚持“双轮驱动”,在继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延伸,不断增强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方面,如提出要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强调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等等。与此同时,“十三对关系”在强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安全、深化改革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之外,还涉及全国援藏与自力更生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如提出要处理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强调既坚持离不开又做到不依赖,既要用好中央特殊支持政策和对口支援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从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处理好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 总之,“十三对关系”内涵十分丰富,既符合西藏区情和西藏经济工作的现实,又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具有全局战略高度,又具有重点抓手,明确了新形势下西藏经济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及工作举措,而且每组关系、每个目标、每项要求都十分清晰,没有从理论到理论空洞抽象的倡导,“为何干?干什么?怎么干?”一目了然,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 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处理好“十三对关系”的推进路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布局。尤其是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无科学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至关紧要,而能否做到统筹兼顾则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特殊矛盾依然是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十三对关系”主要是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思维新举措新要求,在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就存在统筹兼顾的重大问题。我们既要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要素去认识“十三对关系”,即注重考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更要放眼西藏整体工作乃至国家的全局来认识,即准确把握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同时,还要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 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求我们想任何问题、办任何事情、做任何决策,都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把握处理好“十三对关系”的推进路径,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从西藏发展大局出发,推进“十三对关系”协调共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以维护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为前提。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刻把握第一责任和第一要务的辩证关系。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为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维护西藏的团结稳定,对于维护全国各民族关系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对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稳定也至关重要。当前,西藏社会大局整体稳定可控,但稳中有变数、稳中有风险、稳中有隐患,反分裂斗争和维稳形势尖锐复杂。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求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大局,慎重稳妥,更加突出稳定在西藏工作的地位,不断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切实强化社会管控,维护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 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其中强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这些重要的民生指标,仍是西藏当前的突出短板。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千方百计抓好民生项目,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人民至上,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亲民、爱民、为民的新实践,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协作,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以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为工作总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稳中求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西藏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就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全力推进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攻坚克难补短板,开拓创新求突破,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到2020年建成符合中央要求、符合西藏区情的小康社会,全面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就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西藏经济发展,坚持统筹部署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谋划和总体设计,把破解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要素流动和配置通道,扩大合理有效需求,增加优质有效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切实解决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 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西藏投资有效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亟待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写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关键任务,是我们党立足发展新阶段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遵循。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立足西藏区情、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企业实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并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智力资本效应,不断提升我区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
(文:刘凯 陈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