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集中听课活动结合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工作而开展,所有校领导深入课堂一线了解教学情况,并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了科学、实事求是的评价。
刘凯分别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岩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胡美娟老师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概论》课程。课后与授课教师亲切交流,他评价两位教师备课充分,理论功底扎实,授课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灵活。建议课堂要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自觉将授课内容与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要对照思政课建设要求,优化课程内容。
罗旺次仁听取了法学院陈箐老师的《法学导论》课程和李森老师讲授的《宪法学》课程。课后与师生进行交流,在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高质量开展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提出建议,要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勉励学生要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负大好时光,学有所成,实现美好人生梦想。
史本林分别听取了教育学院李传召老师的《心理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伍淑花老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听课过程中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谈了自己听课的体会,并鼓励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强课堂教学互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王沛华听取了管理学院田丽静老师的《中央治藏方略》课程。课程内容为第六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藏方略,以及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相关内容。他评价课程教学布局很好,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在讲课过程中加入现实实例,理论结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张树庭听取了新闻传播学院汪罗老师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李叶子老师的《电视节目制作》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孟亚伟老师的《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他要求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扎堆听取了民族研究院余小洪老师的《西藏考古》课程。课程内容为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整堂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授得当,教学难度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不拘泥形式却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气氛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教学效果。最后,他建议老师要加强田野考古实践环节。
卞利强到操场观看体育课的现场教学。课间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认为授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快乐中健身,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效果明显。课后与体育学院领导座谈,他要求,要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训能力;加强教风建设,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学风建设,课堂上要做到“四不”即不迟到、不早退、不睡觉、不玩手机。
焦忠武听取了医学院廉会娟老师的《系统解剖学》课程和王莉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课程。他评价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授得当,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生命科学馆场地偏小,影响大班集体上课效果,建议扩大场地。另外,授课教师要注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建议通过增加学生课外作业等方式,提升学生业余时间的学习参与度。
次旦玉珍听取了外语学院杨臻老师的《英语语音语调》课程。她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新颖,设有教学预备环节,采用学生课前演讲的方式,提前预热,集中学生注意力;线上、线下教学有效结合,授课过程中远程对接在线外教,配合教师在教学现场给予学生纠音。学生英语语感很好,在语音语调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督促学生坚持练习,不断提升基本功。
张继红听取了教育学院张王勇老师的研究生《教育学管理》课程。授课老师备课充分,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建议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加入课程思政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发现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和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始终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体现。
(文:王婷/审核:相理锋/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