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新一轮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后,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众志成诚、戮力同心、守护健康、共同抗“疫”。无数民大人用信念与坚守散发出光和热,用情怀与相守传递着爱与暖,用担当奉献的民大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抗疫“赞歌”。现在特别策划《听,民大人讲自己的抗疫故事》系列报道,与您一起记录战“疫”点滴,分享战“疫”故事,感受战“疫”温暖。
“助力疫情防控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医学院核酸采集志愿队的师生说,“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站出来!”
12月26日上午9:12,医学部党政办主任戎浩老师在“抗疫志愿者工作群”中,发布了工作任务,“接学校防疫办紧急通知,现需对校内隔离人员再做一次核酸采集,请各位老师同学务必于9:50前到位,辛苦大家!”“收到,老师”“没问题,准时到位”“知道啦”……群里迅速回复,新一天的“战斗”即将开始。
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安排,从12月22日起,医学院负责校内隔离人员的核酸样本采样工作。接到任务后,医学院党委迅速组织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师生,成立了由8名教师,21名学生组成的核酸采集志愿队。经过新冠核酸检测样本采集规范化培训,师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核酸采集志愿队扛起白衣天使的职责,每天工作安排精确到以分钟计算,成为抗疫的重要力量。
作为班长,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玉梁每次都早早来到集合点,帮助老师分发防疫装备。26日是王玉梁和他的同学仵恒立第三次参加志愿工作。他们主动申请承担了北区家属楼的样本采集任务,因为没有电梯,需要爬楼梯,隔离人员分布在不同的楼,有的在五楼或六楼,这需要很强的体力和耐力。
由于样本采集过程存在风险,每位志愿者都要做好多层防护——穿隔离服、N95口罩、一次性帽子、面屏、双层手套、靴套。即便是在冬季,穿隔离服也很闷。王玉梁说,每次爬楼梯时,防护面罩上会有很多雾气,看不到前面的路。为了节约物资,他们会少喝水,但脱下防护服时往往早已浑身湿透。虽如此,每个人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会上万。王玉梁说:“之前都是在新闻里看到医务人员的工作视频,这次切实体会到他们的不易。我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就要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
23日,距离免疫学专业研究生何春娟做完近视手术只有7天,医生叮嘱说要注意休息,每两个小时滴一次眼药水。看到报名的通知,她没有犹豫,她说,我要试一试,争取坚持下来。一下午的工作中,脸上的汗水顺着眼睛流下来,眼睛有酸痛的感觉,却没办法擦拭,只能通过偶尔紧闭双眼来缓解不适感。她觉得关键时刻,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学以致用,感觉很有成就感。
志愿者成员也非常团结,工作上互相配合,防护上相互监督,穿隔离衣时都是两两一组,叮嘱对方防护严密,发现外露的地方及时补救。脱防护服时亦是如此,大家互相监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不要麻痹大意。
24日,在学校渭城校区第三次核酸采样工作中,王梦杰和其他三位同学从中午1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中途没有休息。虽然穿得有点少,太阳落下后,会冻得有些发抖,但是她们坚持完成了学校北区600多人的采样工作。王梦杰说,疫情下,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克服干呕等不适。我们也越来越熟练,虽然累一点,但是很充实,感觉担任这次任务很光荣。
从接到工作安排,到通知学生、制作任务分工表、协调物资、检查准备辅助材料......医学院戎浩老师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他说“我们参加核酸检测工作已经4天了,这几天里,在附属医院和民院社区的大力协助下,我们从岗前培训、战前演练到实地工作,共完成了4100份特殊核酸样本的采集任务。”
连续多天坚守核酸检测最前线,看不清他们的脸,却看到天使般的身影。他们用心用情筑牢疫情防线、守护师生的健康安全。他们说,每次做完检测,老师们都会说谢谢,辛苦了,这让他们感到很温暖、很感动。他们说,请放心,他们会做好防护,继续为学校、为社会贡献力量。他们说,让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书写民大人的深刻“记疫”。
(文:宣传部/图:医学院/审核:周亚娟/编辑: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