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代代青年在党的旗帜下,满怀赤子之心,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青春逢盛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时代的受益者。青年当有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亦是时代的贡献者。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在学习中勤勉努力,在生活中勇往直前,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4月27日起,党委宣传部、共青团37266威尼斯官网委员会、文学院联合推出“建团百年 强国有我”栏目,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是灯,亦是光
谨以此篇,献给在党的青年运动史中如灯一般照亮后人之路的青年们。
——题记
我是一盏灯,一盏亮在北大红楼门前的灯。我从蔡公任职北大校长的时候,就在这里了。在这期间,我无数次的亮了暗,暗了亮,照着北大红楼前的一方天地,就像无数中国青年眼里的光,始终不曾黯淡。接下来,就把我见证的中国青年故事讲给你听。
得益于大钊先生在红楼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我见到了那些在中国历史中闪闪发光的人物,但那时的他们还都是些意气风发的少年,求知若渴,目光如炬,在救国救民的路途探索中不曾停止。迈着匆匆的步伐跑进文科学长室或图书馆主任室,怀里揣着最新刊发的《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到苏俄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他们的讨论声随着窗外的风声飘得很远很远,远到毛润之也千里迢迢地从湖南赶来。
初来乍到的毛润之,在红楼图书馆里当一名管理员。我看着他在书架上整理各类书籍,也看着他帮学生们寻找报刊,还看着他借工作闲暇时间去参加各类学会的讨论。他在一次次的讨论中,逐渐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帮助下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随后,他离开北大,借着湘江的徐徐微风,让马克思主义吹进了潇湘大地,紧紧扎根在橘子洲头,指引着一代代青年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后来,邓中夏、郭钦光、罗家伦、傅斯年等人高喊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从红楼出发,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走向民众。我看着他们的身影被斜阳拉得很长很长,远去的背影被吹起的风尘渐渐模糊,口中的喊声却愈发响亮和充满力量。我不知道他们遭遇了什么,我只记得,蔡公和同学们在红楼门前迎接他们出狱。后来的人们,将这次学生运动称为“五四运动”,而我和红楼也见证了他们从怀有报国之志的学生,到高举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火炬的共产党员,再到后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群热血的青年们,像一束不会熄灭的光,照亮了黑暗的中国大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浸润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践行了他们在红楼前的诺言,带着积贫积弱的中国变了样貌,一跃在世界的舞台上腾飞,真正成为了东方雄狮。
往后的日子里,我不再听到他们在红楼的碎碎念念,却总在怀念他们在红楼的岁岁年年,在风声里想起他们在教室里因为黄侃和李大钊的不同看法而争吵到面红耳赤;在小雨淅沥里想起他们在印刷室里刊印各种先进刊物的油墨味;在寂静的夜晚想起他们一起拉小提琴和参与学会活动的声音。他们的声音和后来北大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向社会发出了中国青年之声。
一年又一年,他们再没回过北大,也不曾来到红楼,但他们的名字却在一群群中国青年口中留存,成为中国青年的精神灯塔,激励着一位位中国青年为国家、人民、民族事业笃行不怠、踔厉奋发。我也一百多年如一日的照着北大红楼,为这些眼里闪耀着一百多年也不曾消失光的青年们照亮他们的求学路,像给毛润之照亮工作之路一样,照亮着他们坚定地在马克思主义道路渐行渐远。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中国的青年们会永远年轻。因为他们坚信“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也因为他们坚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更因为他们坚信“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而我,也会像我一直做得那样,继续照亮他们走向北大红楼的路,一直照亮他们带领中国走向海晏河清的路。
(文:刘杨/编辑:张翠娟)